十二篇範文好難温?Tutor Circle 尋補 小編整理了十二篇範文之一的《論語.論仁、論孝、論君子》全文語譯、重點注釋、主旨、段落大意、敘事及修辭手法等範文分析,方便DSE文憑試考生溫習,一文看清《論語.論仁、論孝、論君子》文章溫習重點。
黎Tutor Circle 尋補 搵上門補習,大量高學歷中文導師,學文言文話咁易!最快半小時完成導師配對!
Tutor Circle is now available in Singapore! Get your online English tuition assignments!
更多DSE中文十二篇範文的精讀筆記:
Copyright © 2024 Tutor Circle 尋補. All rights reserved. 此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3 Tutor Circle 尋補. All rights reserved. 此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十二篇範文】DSE中文範文速成備試攻略:文本分類+題型+答題3步曲
目錄
1. 全文語譯
【論仁】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里仁》第四)
孔子說:「沒有仁德的人,不可以長期處於窮困的境況中,不可以長期處於安樂的境況中。有仁德的人安於實踐仁,有智慧的人藉着實踐仁德而得到利益。」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里仁》第四)
孔子說:「財富和顯貴,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不以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們,不可以接受;貧窮和卑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不以正當的方法擺脫它們,不可以離去。君子拋棄了仁德,怎樣成就他的名聲?即使短至一頓飯的時間,君子也不會違背仁德,倉卒緊迫的時候必定如此,顛沛流離的時候也必如此。」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顏淵》第十二)
顏淵問甚麼是仁德。孔子說:「克制自己的私慾,使言行舉止合乎禮節,就是仁德。一旦能做到這一點,天下的人都會歸服你的仁德。實踐仁德全憑自己,難道是憑藉別人嗎?」
顏淵說:「請問仁德包括甚麼條目?」
孔子說:「不看不合乎禮節的東西,不聽不合乎禮節的說話,不說不合乎禮節的話語,不做不合乎禮節的事情。」
顏淵說:「我雖然不聰敏,請讓我照着這些話去做。」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衞靈公》第十五)
孔子說:「志士仁人之中,沒有人會為求生存而損害仁德,卻有人為了成全仁德而犧牲性命。」
【論孝】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
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
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為政》第二)
孟懿子問甚麼是孝道。孔子說:「不要違背。」
樊遲駕車時,孔子告訴他說:「孟孫問我甚麼是孝,我回答他說:『不要違背』。」
樊遲說:「這是甚麽意思?」孔子說:「(父母)在生時,按照禮節來侍奉他們;(父母)死後,按禮節安葬和拜祭他們。」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為政》第二)子游問甚麼是孝道。
孔子說:「現在的孝道,就是說能夠供養(父母)。即使是狗隻、馬匹,都能得到飼養;(供養父母時)沒有心存敬意,(跟飼養狗隻、馬匹)有甚麼分別?」
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里仁》第四)
孔子說:「侍奉父母時,要委婉地勸告,看到自己的心志不獲(父母)聽從,也要恭敬而不冒犯他們,為他們憂慮但不怨恨。」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里仁》第四)
孔子說:「父母的年齡,不能不知道。一方面(因他們長壽而)歡喜,一方面(因他們年事已高而)恐懼。」
【論君子】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學而》第一)
孔子說:「君子不莊重,就不會有威嚴;所學的也不會鞏固。以忠心、誠信為主要原則。不要結交(品德)不如自己的人,犯了錯不要怕改正。」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述而》第七)
孔子說:「君子的胸懷坦然寬廣,小人卻經常憂愁恐懼。」
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曰:「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子曰:「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顏淵》第十二)
司馬牛問甚麼是君子。孔子說:「君子不憂愁,不恐懼。」(司馬牛)說:「不憂愁,不恐懼,這就可以稱作君子嗎?」孔子說:「自我反省而沒有愧疚,何來憂愁、恐懼?」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顏淵》第十二)
孔子說:「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不促成別人的壞事。小人則相反。」
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憲問》第十四)
孔子說:「說了卻沒有實行,君子會為此感到羞恥。」
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衞靈公》第十五)
孔子說:「君子以道義為根本,依照禮節實行它,以謙遜的話說出它,用誠懇的態度完成它。這就是君子了!」
子曰:「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衞靈公》第十五)
孔子說:「君子憂慮自己沒有能力,不憂慮別人不了解自己。」
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衞靈公》第十五)
孔子說:「君子要求自己,小人要求別人。」
2. 重點注釋
「不可以久處約」(約:窮困、貧困)
「事父母幾諫」(幾:輕微、婉轉)
「學則不固」(固:有「鞏固」、「固陋」兩解。「學則不固」有兩解:一、 即使讀書,所學也不會牢固;二,學了就不會閉塞淺陋。)
「過則勿憚改」(憚:害怕、畏懼)
3. 主旨
《論語》中的〈論仁、論孝、論君子〉主要是說明孔子對仁、孝及君子的見解,「論仁」是從個人的道德修養和待人接物方面,說明「仁」的內容和表現。而「論孝」則說明孝的本質,以及對待父母應有的孝道。最後「論君子」就從為學修身及言行處世方面,說明「君子」的本質和應有的行為態度,點出「君子」與「小人」的分別。
4.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論仁】(第1至4則):
第一則 | 仁者安貧樂道,不仁者不安於現狀。 |
第二則 | 君子能正當行事,潔身自愛,堅守仁德。 |
第三則 | 行仁的方法是克制私慾,依禮而行。 |
第四則 | 仁者不論環境怎樣都不會違反仁,必要時更會為行仁而犧牲。 |
第二部分【論孝】:
「樊遲御」 | 實踐孝道時,無論生養、死葬、追祭,都不可以違背禮的要求。 |
「子游問孝」 | 克盡孝道不僅滿足父母的衣食之需,尤須體現「敬」的精神。 |
「事父母幾諫」 | 子女勸諫父母時,態度語氣要恭敬委婉。 |
「父母之年」 | 將父母年紀時刻記在心上,既為其長壽而高興,也為他們逐漸衰老而憂戚,及時克盡孝道 |
第三部分【論君子】:闡述君子應有的品德、修為,以及君子與小人的分別。
「君子不重則不威」 | 君子在儀表、處世、交友及改過方面的應有態度。 |
「君子坦蕩蕩」 | 君子胸襟寬廣,小人常憂愁。 |
「司馬牛問君子」 | 君子問心無愧,自能無憂無慮。 |
「君子成人之美」 | 君子會成全他人之美,小人則成全他人之惡。 |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 君子慎言力行,實踐多於空談。 |
「君子義以為質」 | 君子行事、言談,皆以禮義為依歸。 |
「君子病無能焉」 | 君子重視個人能力學問,不理會別人是否理解自己。 |
「君子求諸己」 | 君子律己以嚴,小人則苛責別人。 |
5. 句式及修辭手法
- 句式
- 對偶句,如「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往往連同對比手法,如「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等
- 反問句,如「君子去仁,惡乎成名?」、 「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有時亦會結合了疑問句與反問句,如「曰:『不 憂不懼,斯謂之君子矣乎?』子曰:『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 排比句,如「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以增強了文句的對稱美及說話者的氣勢。
- 修辭手法-對比
- 如君子對「富與貴」、「貧與賤」應有態度的對比。
- 如犬馬與人子的對比:「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 不敬,何以別乎!」
- 又如君子與小人操行的對比「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參考資料:香港教育局
「十二篇範文」語釋及分析
- 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
- 《論語》〈論仁、論孝、論君子〉
- 孟子《魚我所欲也》
- 荀子《勸學》(節錄)
- 莊子《逍遙遊》
- 韓愈《師說》
-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
- 諸葛亮《出師表》
- 范仲淹《岳陽樓記》
- 蘇洵《六國論》
- 詩詞-唐詩三首
- 詩詞-詞三首
其他人還看了……
中學排名 呈分試 升中面試 英文補習
大學收分 Jupas 副學士 DSE筆記
大學五件事 私補價錢 Ocamp 暑期工
生日好去處 IQ題 任坐Ca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