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中文範文_范蘇洵_六國論

【DSE中文範文】蘇洵《六國論》 全文語譯及分析

studentconversion
tutor registration

十二篇範文好難温?Tutor Circle 尋補 小編整理了十二篇範文之一的蘇洵《六國論》 全文語譯、重點注釋、主旨、段落大意、文章特色及修辭手法等範文分析,方便DSE文憑試考生溫習,一文看清《六國論》文章溫習重點。

​【Tutor Circle 尋補用戶租倉折扣】租6個月多送3個月迷你倉服務優惠* 隨著小朋友不斷長大,無論是溫習書本或課堂用品想必有增無減。24 STORAGE特此為Tutor Circle 尋補的用戶送上租6個月多送3個月*迷你倉優惠!除了五星級的存倉服務,24 STORAGE 的共享智能工作艙更為學生提供寧靜與獨立的溫習空間,全方位支援莘莘學子! 優惠資訊: 1. 優惠日期由2024年10月18日開始,至2024年12月31日完結。 2. 優惠只供 24 STORAGE全新客戶及 Tutor Circle 尋補現有客戶使用。 3. 優惠需填寫 Tutor Circle 尋補專用優惠碼「TutorCircle24」作核對,並確保一切資料正確無誤。 4. 需租滿6個月或以上及預繳按金。 5. 24 STORAGE 全線分店適用。 領取優惠方式: 租倉時請向24 STORAGE出示Tutor Circle 尋補Promotion Code作核對。 *優惠受條款及細則約束 *如有任何爭議,24 STORAGE及Tutor Circle 尋補保留一切最終決定權。

中文唔過3,入大學無望?立即試下Tutor Circle尋補上門補習老師啦!可以揀有好評嘅導師 !

1. 蘇洵《六國論》 全文語譯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 ,戰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或曰:六國互喪,率賂秦耶?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曰:弊在賂秦也。



六國的滅亡,不是因為兵器不鋒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於用土地來賄賂秦國。拿土地賄賂秦國虧損了自己的力量,就是滅亡的原因。有人問:「六國一個接一個的滅亡,難道全部是因為賄賂秦國嗎?」回答說:「不賄賂秦國的國家因為有賄賂秦國的國家而滅亡。原因是不賄賂秦國的國家失掉了強有力的外援,不能獨自保全。所以說:弊病在於賄賂秦國。」


Copyright © 2024 Tutor Circle 尋補. All rights reserved. 此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3 Tutor Circle 尋補. All rights reserved. 此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後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慾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至於顛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此言得之。

秦國除了用戰爭奪取土地以外,小的就獲得邑鎮,大的就獲得城池。比較秦國受賄賂所得到的土地與戰勝別國所得到的土地,超過實際多百倍。六國諸侯賄賂秦國所喪失的土地與戰敗所喪失的土地相比,實際也要多百倍。那麼秦國最想要的,與六國諸侯最擔心的,本來就不在於戰爭。想到他們的祖輩和父輩,冒着寒霜雨露,披荊斬棘,才有很少的一點土地。子孫對那些土地卻不很愛惜,全都拿來送給別人,就像扔掉小草一樣不珍惜。今天割掉五座城,明天割掉十座城,這才能睡一夜安穩覺。明天起牀一看四周邊境,秦國的軍隊又來了。既然這樣,那麼諸侯的土地有限,強暴的秦國的慾望永遠不會滿足,送給他的越多,他侵略得越急迫。所以用不着戰爭,誰強誰弱,誰勝誰負就已經決定了。到了覆滅的地步,道理本來就是這樣子的。古人說:「用土地侍奉秦國,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燒完,火就不會滅。」這話說的很正確。

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嬴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是故燕雖小國而後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趙嘗五戰於秦,二敗而三勝。後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敗而亡,誠不得已。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於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齊國不曾賄賂秦國,最終也隨着五國滅亡了,為什麼呢?因為親附秦國而不幫助其他五國。五國已經滅亡了,齊國也就沒法倖免了。燕國和趙國的國君,起初有長遠的謀略,能夠守住他們的國土,堅持正義,不賄賂秦國。因此燕雖然是個小國,卻後來才滅亡,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等到後來燕太子丹用派遣荊軻刺殺秦王作對付秦國的計策,這才招致了滅亡的禍患。趙國曾經與秦國交戰五次,打了兩次敗仗,三次勝仗。後來秦國兩次攻打趙國。李牧(趙國大將)接連打退秦國的進攻。等到李牧因受誣陷而被殺死,邯鄲(趙國都城)變成(秦國的一個)郡,可惜趙國用武力抗秦而沒能堅持到底。而且燕趙兩國正處在秦國把其他國家快要消滅乾淨的時候,可以說是智謀窮竭,國勢孤立危急,戰敗了而亡國,確實是不得已的事。假使韓、魏、楚三國都愛惜他們的國土,齊國不依附秦國。(燕國的)刺客不去刺秦王,良將李牧還活着,那麼勝敗的命運,存亡的理數,倘若與秦國相比較,也許還不容易衡量(出高低來)呢。

嗚呼!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併力西向,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嚥也。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於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唉!用賄賂秦國的土地來封給天下的謀臣,用侍奉秦國的心來禮遇天下的奇才,齊心合力地向西(對付秦國),那麼,我恐怕秦國人飯也不能嚥下去。真可悲啊!有這樣的有利形勢,卻被秦國積久的威勢所脅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於走向滅亡。治理國家的人不要被積久的威勢所脅迫啊!

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於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苟以天下之大,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

六國和秦國都是諸侯之國,他們的勢力比秦國弱,卻還有可以不賄賂秦國而戰勝它的優勢。如果憑藉偌大國家,卻追隨六國滅亡的前例,這就比不上六國了。

2. 重點注釋

2.1 一詞多義

兵器(名詞)
軍隊(名詞)
戰爭(名詞)
戰術(名詞)
非兵不利,戰不善
而秦兵又至矣
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寵而好兵。《左傳》
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孫子》
有人、有的(代詞)
或者、或許(副詞)
或曰:「六國互喪,率賂秦耶?」
或未易量
因為(介詞)
憑藉(介詞)
以致(連詞)
才、因而(連詞)
不賂者以賂者喪
苟以天下之大
日削月割,以趨於亡
以有尺寸之地
喪失、失去(動詞)
滅亡(名詞)
諸侯之所亡
日削月割,以趨於亡
和……相比(連詞)
和(連詞)
親附、結交(動詞)  
與戰勝而得
夫六國與秦皆諸侯
與贏而不助五國也
殘暴(形容詞)
曝露(動詞)
暴秦之欲無厭
暴霜露,斬荊棘  
像(動詞)
仍然(副詞)
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
良將猶在

2.2 通假字

通「饜」,滿足暴秦之欲無厭
通「曝」,曝露、曝曬暴霜露

2.3  詞類活用

名詞轉動詞

義不賂秦
禮天下之奇才
以地事秦
堅守公義
禮待
事奉
形容詞轉動詞始速禍焉加快
名詞轉狀語西並力西嚮向西

2.4 倒裝

狀語後置 
其勢弱於秦於(介詞)解作「比」,應理解為「其勢於秦弱」
趙嘗五戰于秦于(介詞)解作「與」,應理解為「趙嘗于秦五戰」

2.5 古今異義

句子古義今義
其實百倍其實:它們實際上確實、表示轉折
思厥先祖父祖父:祖父及父親父親的父親
可謂智力孤危智力:智謀和國力智能
刺客不行不行:不去不可以、不中用

3. 主旨

作者借戰國時六國賂秦而亡的舊事,論述屈辱求和必定滅亡的道理,委婉地諷諫當政者應吸取歷史教訓,改變對外妥協的政策,積極禦侮,以保國家長治久安。

4. 段落大意

本文是一篇結構完整的議論文。
第一段:提出中心論點,指出六國滅亡的原因,並非在於自身條件,而是在於割地賄賂秦國。
第二段:論證賂秦必致滅亡的原因,以致六國土地不斷減少,相反秦國土地大增。
第三段:論證不賂秦的齊、燕、趙有個別自救的方法,指出六國有相當的實力。
第四段:說明六國合力抗秦的重要,總結歷史教訓,藉此提醒治國者不可輕易屈服。
第五段:借古諷今,以六國的史實與北宋的形勢比較,勸喻北宋不要重蹈覆轍。  

段落論證過程內容大意結構
第一段提出論點和分論點指出「賂秦」是六國被秦消滅的主因引論
第二段正面申論論證賂秦之害本論
第三段反面申論不賂秦者各自犯下的過失本論
第四段推論設想六國自強救亡的方法結論
第五段結論揭示主旨,點明本文借古諷今的旨意餘論

5. 文章特色

5.1 開門見山

下筆立論
在文章開首便提出全文的中心論點:「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
好處:統領全篇,使文章內容一目了然,並收一針見血之效。

5.2 先破後立


先駁斥錯誤觀點(「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再提出自身立場(「弊在賂秦」)。

5.3 正反立論

文章先正面論述賂秦必亡,之後作反面申論,不賂秦的三國(齊、燕、趙)假如戰略得宜,六國合力抗秦,則六國未必滅亡。

5.4 論證手法多樣

舉例論證

  • (語例)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
  • (史例)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嬴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
  • (史例)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
  • (史例)趙嘗五戰于秦,二敗而三勝;後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
  • (史例)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
  • (語例、引用論證)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
  • (設例)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於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比喻論證
「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

  • 「薪」比喻「地」
  • 「火」比喻「秦國的野心」
  • 「救火」比喻「阻止秦國入侵」
    抱薪救火,只會令火勢更強;以地事秦,只會助長秦國的野心,說明六國賂秦,終必自取滅亡。

對比論證
/正反論證
第二段連用多個對比,凸顯賂秦的不智,使賂秦導致亡國的論點更鮮明和突出。

  • 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對比秦國之得與賂秦國之失)
  •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祖先艱苦開闢土地對比子孫視土地如草芥)
  •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後得一夕安寢(割地之多對比安寢日子的短暫)
  • 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諸侯有限的土地對比秦國無窮的欲望)
  • 奉之彌繁,侵之愈急(賂秦國的獻地對比秦國入侵的情況)

借古諷今:作者將六國與北宋的國情聯繫起來,揭示文章深層意思。其言外之意是借六國賂秦而亡的歷史教訓,諷諫北宋統治者妄圖賄賂外族以苟安的愚昧,甚至比六國更不如。宋室應以史為鑑,改變妥協苟安的外交政策,積極在軍事上作好準備。  
好處:不直接批評朝政,免遭降罪;委婉含蓄,以史例增強論點說服力和文章深度。  

5.5 感情充沛

本文雖是論說文,但字裏行間飽含作者的感情。不僅有「嗚呼」、「悲夫」等感情強烈的嗟歎,就在夾敘夾議的文字中,也流露着作者強烈的感情。   例如對「義不賂秦」的讚賞,對「用武而不終」的惋惜,對為國者「為積威之所劫」的痛惜和憤恨。此外,對賂秦而顛覆,評為「理固宜然」,對戰敗而亡,評為「誠不得矣」。   感情溢於言表,有着強烈的感染力,使文章不僅以理服人,而且以情感人。  

參考資料:讀古詩詞網DSE12篇


「十二篇範文」語釋及分析👇🏻
  1. 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
  2. 《論語》〈論仁、論孝、論君子〉
  3. 孟子《魚我所欲也》
  4. 荀子《勸學》(節錄)
  5. 莊子《逍遙遊》
  6. 韓愈《師說》
  7.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
  8. 諸葛亮《出師表》
  9. 范仲淹《岳陽樓記》
  10. 蘇洵《六國論》
  11. 詩詞-唐詩三首
  12. 詩詞-詞三首
*此文章由 Blogger個人/編輯團隊 分享並僅供參考,意見及內容並不代表本網誌立場,Tutor Circle 尋補 對信息或內容所招至的損失或損害,不會承擔任何責任。
六國論
六國論

尋補?Tutor Circle!

其他人還看了……

中學排名  呈分試  升中面試  英文補習
大學收分  Jupas  副學士  DSE筆記
大學五件事  私補價錢  Ocamp  暑期工
生日好去處  IQ題  任坐Cafe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