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管理

【社企放大鏡】小學生為何要上情緒課?Rita拆解正向教育3大迷思

  • Post author:
  • Post category:社企放大鏡
  • Post published:2021-04-30
  • Post last modified:2021-04-30
studentconversion
tutor registration

提到情緒管理,不少人或會想到近年熱論的「正向教育」,部分人反駁人總會有負面情緒,不可能長期「正向」。今日,Tutor Circle尋補 就找來了香港首間推廣「正向教育」及「社交情緒教育」的社企昭悅教室的創辦人 程沛玉(Rita)來分享她的情緒教學經驗、如何做好自己的情緒管理,以及家長教導小朋友管理情緒的貼士。
 

在港教授情緒課困難重重

Rita初時創辦社企昭悅教室,希望可以將之當成一個實驗室,將她所學的正向教育及社交情緒教育理論付諸實踐,獲得實質的成果。有見當年國際學校直資學校都推行正向教育,但是基層家庭的小朋友卻沒機會接觸,Rita希望將之普及化,於是決定在深水埗設立昭悅的實體教室,可惜後來因被逼遷,只好改為入學校舉辦課程。雖然入學校可以接觸更多小朋友,亦減少了許多行政工作,可以投放更多時間在教學上;不過,Rita亦指出比較在實體教室,較難觀察到小朋友的轉變。去年開始再加上疫情下學校暫停面授課堂,她只能透過Zoom上課或拍片教學,配合學校派發材料給小朋友在家做手工。

情緒管理
有見當年國際學校及直資學校都推行正向教育,但基層家庭的小朋友卻沒機會接觸,於是Rita希望將之普及化。(受訪者提供)

「在現時的教育制度下,如何讓學生不做到五勞七傷?」Rita指學生除了有功課、考試甚至興趣班的壓力,其實小朋友有更多壓力是來自父母的期望。「大人每一個微小的反應都會影響着小朋友,要解決就要像洋蔥般一層一層剝開,由家長入手」。她分享曾經有家長一心希望女兒可以一條龍升上自己心儀的中學,雖說是為了女兒的前途着想,但是並沒有考慮到女兒升上小一後的壓力和情緒,於是Rita花了一年時間慢慢潛移默化改變家長的想法,並持續跟進,結果家長替女兒轉讀一間可以愉快學習的學校,他們一家的生活也比以前開心。
情緒管理
學生除了有功課、考試甚至興趣班的壓力,其實小朋友有更多壓力是來自父母的期望。(受訪者提供)

什麼是社交情緒教育?

想要培養孩子的全人發展,Rita以外國「CASEL Wheel」的社交情緒教育框架為基礎,當中有5大元素,分別為:
Self Awareness:認識情緒、思想、行為、長短處,以發展自信。
Self Management:覺察到自己的情緒之餘,亦要懂得管理好壓力、控制衝動,建立自律及內在動力,向目標進發。
Relationship Skills:學習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溝通、與人合作、解決衝突、在有需要時幫助別人及尋找別人的幫助。
Social Awareness:建立同理心、多角度思考、尊重及欣賞人與人之間的異同,以及認識社會及道德可接受的行為。
Responsible Decision Making:認清、分析和解決問題、評估後果、衡量安全、道德等準則,從而做出對人、對己的負責任決定。

情緒管理
CASEL Wheel(圖片來源

 



正向教育3大迷思

迷思1:正向=每天要快樂?面對所有事都要樂觀面對?

相信沒有人可以每天都快樂,人生有高低起跌,不愉快的事情不需要刻意記住,也會揮之不去,而正面的事情卻會很快被忘記,因為人是有負面傾向的。Rita分享自己已經寫了8年感恩日記,讓自己每天就像在一堆沙堆中尋找金粒,專注微小又可能被忽略的快樂事情,刻意留意及留住快樂事,不再將快樂視為理所當然。此舉也可以增強自己的抗逆力,在逆境中就似喝一杯高濃度的苦澀鹽水,讓它被「快樂的水溝淡」便會容易入口。


Copyright © 2024 Tutor Circle 尋補. All rights reserved. 此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3 Tutor Circle 尋補. All rights reserved. 此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迷思2:沒有負面情緒=正向教育成功?

Rita指出「正向教育」不是教人不講或忽略負面情緒,這是不可能的。
如果一個人完全沒有負面情緒,可能是另一種的情緒問題。其實每一種情緒都是重要的。當我們不開心的時候,是提醒我們可能需要休息或別人的關心;當我們有擔憂,可能是感受到有潛在危機;當我們憤怒會給予身體力量去保護自己。因此,有情緒時,不是要壓抑自己,而是留意身體所發出的訊號,學習正確地抒發、管理及運用它。

迷思3:小朋友沒有發脾氣就代表成功?

在家長心目中,不發脾氣才稱得上是個乖的小朋友。「乖的小朋友」為了得到這個讚賞,便會儘力滿足父母的期望,繼而疏忽了自己的情緒和需要,不會獨立地思考「自己想點」,久而久之的抑壓,容易產生情緒問題,甚至患上情緒病。Rita表示,小朋友發脾氣、說謊等行為只是表徵,家長應留意小朋友為什麼會這樣做,「如果小朋友講大話,掩飾放學後去了玩,其實他講大話原因可能是怕被父母鬧,講真話會被拒絕,而父母不讓小朋友去玩,可能是擔心小朋友不夠時間做功課、安全問題等,那背後引伸出的是時間管理、沒有交帶、危機意識等問題。」子女不是家長的附屬品,單方面滿足家長的需要,家長應多思考小朋友行為表徵背後的需要。

情緒管理
家長應多思考小朋友行為表徵背後的需要(受訪者提供)

 

女兒教媽媽冷靜面對憤怒

Rita分享教學上最難忘的一次經歷,「這名小一學生是有自閉症的,全程躲在桌下上課,起初以為她沒專心聽課。不過後來媽媽分享給我聽,女兒平時回家後不會分享學校的事,但有天上完情緒課後,她突然拿着工作紙跟媽媽分享課堂內容。後來有天,當媽媽生氣時,衝口而出說了句『好嬲,真係激死人』,女兒竟然摸摸媽媽的頭並說:『媽媽你好嬲呀,用安靜瓶啦。好少事、好少事,唔緊要!』」這件事令Rita發現到,小朋友不一定是望着你雙眼才是學習,當然學習方式因人而異。

情緒管理
安靜瓶(圖片來源

 

情緒管理小貼士

別人生氣時,腦內的杏仁核會特別活躍,此時不要跟對方討論對錯,亦不要動氣讓杏仁核主導情緒對話。如你呼叫對方「唔好嬲」的時候,對方只會更憤怒,因為杏仁核不會分析的。可以平靜跟對方說「我見到你好似唔開心」,令對方由杏仁核轉用前額葉分析自己當刻的感受「我是否不開心」,確認自己的情緒,與你連繫。
當小朋友有情緒時,家長應冷靜,避免情緒化的對話,衝口而出責怪小朋友,並留意自己的用字及非語言的反應,好好引導小朋友講出自己的情緒。

情緒管理
坊間有不少情緒卡/情緒繪本可供家長挑選(網上圖片

家長平時也可以用繪本或圖像,讓小朋友認識不同的情緒,學習不同情緒的字詞,以及懂得透過觀察身體語言來分析情緒,例如生氣時雙手會在胸前交叉。
 
情緒管理
社會企業昭悅教室創辦人兼行政總裁程沛玉 (Rita Ching)(受訪者提供)

程沛玉 (Rita Ching)社會企業昭悅教室創辦人兼行政總裁,慈善團體婦女基金會首席顧問,前為該會副行政總裁。 她擁有澳洲Institute of Positive Education「正向教學導師培訓文憑」、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社交情緒教學導師培訓文憑」(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 in UC Berkeley) 等專業文憑。她亦獲選為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2015年「香港傑出婦女義工」,經常為本地學校、企業主持講座及工作坊,更曾遠赴聯合國及台灣演講。  
Master of Social Policy from the University of York
Postgraduate Diploma in Training and HRM from the University of Leicester

 
延伸閱讀:
【社企放大鏡】兒童粵劇好老土?自編英語戲曲讓小朋友邊學戲邊學英文
【社企放大鏡】STEM教育只適合理科生?收銀要識Coding?Codesmine同你拆解STEM!
【社企放大鏡】什麼是音樂治療?Kingman拆解7大音樂治療迷思

*此文章由 Blogger個人/編輯團隊 分享並僅供參考,意見及內容並不代表本網誌立場,Tutor Circle 尋補 對信息或內容所招至的損失或損害,不會承擔任何責任。


尋補?Tutor Circle!

其他人還看了……

中學排名  呈分試  升中面試  英文補習
大學收分  Jupas  副學士  DSE筆記
大學五件事  私補價錢  Ocamp  暑期工
生日好去處  IQ題  任坐Cafe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