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印度電影,大家必定會想起阿米爾汗。這位主演過多部賣座作品的印度演員,最為人熟識的當然是喜劇電影,從第一部在香港上映的作品《作死不離3兄弟》到2017年的《打死不離歌星夢》,一直深受香港觀眾的喜愛,其作品往往能夠反映各種社會問題,作為觀賞者,大笑一場之餘,你又有留意當中的含義嗎?以下就讓Tutor Circle 尋補小編介紹一下這位「印度良心」的4部喜劇電影和其中的訊息吧!
目錄
1. 作死不離3兄弟 (香港上映日期:1-9-2011)
1.1.劇情簡介
法罕(馬德哈萬飾)、拉加(沙曼·喬希飾)與藍丘(阿米爾·汗飾)同時考入印度享負盛名的帝國理工大學。在以成績為重的學校裏,人人都活得像機械人般,藍丘卻喜歡思考,愛提問問題,他鼓勵法罕追尋夢想,鼓勵拉加放下思想包袱,又勸維爾博士的小女兒佩雅(卡琳娜·卡浦爾飾)離開滿眼銅臭的未婚夫蘇哈斯。後來,藍丘因「竄改演講稿事件」與只懂得「死記硬背」的模範學生查托結下梁子,查托於是跟藍丘打賭,十年後的今日再來比較誰的人生更成功,可是藍丘在畢業後就銷聲匿跡,故事的開頭便以此展開倒敘,開始了三人尋找藍丘的旅程。
1.2.内容分析與反思
對教育體制僵化的控訴
在競爭、排名為上的教育制度下,學校變成了比賽的戰場,而非學習的地方,藍丘的存在是對教育制度的衝擊,他是打從心底的視學習為樂趣,而這本應是學習的真正意義,只是被遺忘了。在「吃人」的制度下,心理壓力不斷加重,而最終亦導致了悲劇的發生,如在電影中的工程系學生喬伊,就是這個體制下的「犧牲品」。
金錢不能買到滿足感
這是個老掉了牙的道理,卻又是人們最容易忘記的,現實中又有多少人能夠放下對利益的追求,堅守夢想到最後?這3位笨蛋親身示範了以快樂為先的生存方式,藍丘寓興趣於事業,開設了一間機械工程學校,法罕放棄成為工程師,選擇追尋自己的夢想,當一名野生動物攝影師,拉加則勇於面對恐懼,做最真實的自己,不為得到工作便而委曲求存,他們各自做了那個會讓自己得着更多,至少無悔的決定,那麽我們呢?
Copyright © 2024 Tutor Circle 尋補. All rights reserved. 此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3 Tutor Circle 尋補. All rights reserved. 此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來自家庭的壓力
電影中,法罕和拉加不約而同的背負着家人的期望,法罕從出生那天起,他的父親就「預言」他長大後會成為一名工程師,拉加則是全家脫貧的希望,這些壓力都逼使他們在「夢想」與「麵包」之間選擇後者。他們的人生就像一早被寫下了的劇本,而他們卻不可以改寫結局,同樣地維爾博士的兒子,根本對工程學毫無興趣,只是在父親的期許下不斷嘗試考入帝國理工大學,他真正喜歡的就只有文學,沉重的壓力最終令他走上絕路。
2. 來自星星的PK (香港上映日期:3-9-2015)
2.1. 劇情簡介
外星人PK(印度文pee-kay,意為「喝醉的」)(阿米爾·汗飾)為了執行任務來到地球,怎料甫到目的地就被搶去用作召回飛船的遙控器,被迫滯留地球,在語言不通、人生路不熟的情況下展開尋找失物之旅,過程中他從人類的口中得知只有「神」能夠幫他實現願望,找回失物,於是他開始求神問佛,鬧出了連串笑話,後來結識了電視台記者賈古(安努舒卡·莎瑪飾),兩人合作揭露「教主」塔帕玆的謊言,奪回遙控器,PK亦為賈古解開了和戀人賽非拉茲(蘇薩·辛格·拉其普特飾)之間的誤會。
2.2. 内容分析與反思
宗教衝突
各種歷史原因之下,令分別作為印度與巴基斯坦主要宗教的印度教和伊斯蘭教長期處於緊張狀態,所以當賈古告訴家人和巴基斯坦籍的賽非拉茲的戀情時,迅即遭到反對,由此可見當中的矛盾甚至凌駕於情愛之上。
宗教儀式形式化
電影中,PK在找尋「神」的過程中,參與了不同的宗教儀式,換上各式的服裝,呈上各款相應的祭品,只是最後完成了連場的儀式,PK仍然找不到「神」,這令他不禁提問「究竟他是否做錯了甚麼?所以神才無法聽見他的禱告。」。任外在的形式辦得多麼的冠冕堂皇,缺了對信仰的真摯誠敬之心,一切都會變得本末倒置。更甚的是有些人視宗教為「賺錢的工具」,他們看準宗教儀式形式化的現象,抓緊信眾的迷信心理,就像塔帕玆,他銷售自己的照片和神仙水,謀取暴利。這讓人反思到底我們有沒有在不知不覺間落入宗教形式化的陷阱。
活在框架的恐懼
PK的角色設定是對地球一無所知的外星人,他就像未曾受過一絲渲染的初生嬰兒,用無比純粹的目光放眼世界,他勇於發問,敢於質疑,沒有絲毫顧慮。反觀人類,長大後彷彿逃離不了向現實低頭的命運,不再堅持信念,因為害怕後果和別人的目光,即使看見問題也不會貿然提問和質疑,看過這部電影,但願我們都能夠拾回一些勇氣。
3. 打死不離3父女 (香港上映日期:31-8-2017)
3.1. 劇情簡介
瑪哈維亞(阿米爾·汗飾)曾是一名摔跤運動員,拿過印度全國比賽冠軍,不過在缺乏國家對運動員的支持和沉重的經濟壓力下,他最終放棄夢想,但卻一直忘不了要為國家奪得金牌的願望。所以,他一直寄望有朝一日,他的兒子可以代他完成心願,只是天意弄人,他的妻子卻接連生了4個女孩。眼見願望快要化爲泡影之際,他在偶然間發現了2名女兒吉塔和巴比塔的摔跤天賦,於是開始訓練她們成為摔跤選手,而她們最後亦不負所望,為瑪哈維亞達成了這個「不可能的願望」,也激勵了不少印度女性接觸摔跤運動。
3.2. 内容分析與反思
刻板印象
當瑪哈維亞要訓練女兒們成為摔跤選手,隨即被村民們投射異樣的目光,後來看見吉塔和巴比塔的短髮打扮和短衣短褲的裝扮又是一番嘲笑與批評,因為在他們看來,把頭髮留長、穿着裙子才是女生該有的模樣。其後,瑪哈維亞帶着女兒參與摔跤比賽,同樣遭到反對,理由是「女孩怎麼能進摔跤場?」,似乎摔跤運動一直被視為男性運動,女性參與卻反而變成不倫不類,反映印度民眾仍執於對性別的固有印象。
腐敗的官僚制度
電影亦探討印度另一問題,官僚的不思進取,拖垮了國家的發展。如在戲中,國家隊的教練只求循規蹈矩的完成自己的工作,但求無過便已心滿意足,根本毫無為國家贏得榮耀的決心,這種態度無疑是阻礙國家進步的絆腳石。
父女情
電影刻畫了一段令人揪心的父女情,瑪哈維亞顯然是典型的印度父親,只是比起強橫的父權,他的「離經叛道」卻為女兒開闢了逆轉「命運」的道路。小時侯對女兒們的嚴格訓練令她們對父親心存埋怨,不過在聽過「印度新娘」的一席話後,她們明白到父親的「用心良苦」,他並不拘泥於傳統觀念,甚至不理會世俗的目光,給予了女兒們目標。可是,大女兒長大後,卻逐漸忘記了父親的教導,更加和父親發生衝突,父親一如既往的不流露任何情感,就像他從來不直接表達對女兒的呵護一樣,把痛苦藏在心底,這樣的鋪墊令及後的和解,更觸動人心。
4. 打死不離歌星夢 (香港上映日期:12-4-2018)
4.1.劇情簡介
15歲的印度少女茵希雅(賽伊拉·沃西飾)熱愛唱歌,夢想成為無人不曉的歌手,卻遭到父親的極力反對,她渴望其他人能夠聽見自己的聲音,母親娜吉瑪(梅赫·維亞飾)想到了蒙面的辦法,茵希雅於是以「隱藏的大明星」的身份把自彈自唱的影片上載到網絡,憑藉動人的歌聲,她在網上一炮而紅,亦令她認識音樂人沙克帝·庫馬爾(阿米爾·汗飾),在他的幫助下,茵希雅不再平凡,成功擺脫「命運」的枷鎖。值得一提的是戲中的一段初戀故事,令人回味之餘,也反映自由戀愛的可貴。
4.2.内容分析與反思
父權社會
印度男尊女卑的問題根深蒂固,即使男女不平等的現象有所改善,要完全解決問題並非朝夕之事。電影中,茵希雅的父親只要稍不如意,就會對妻子拳打腳踢,而他對兒子古度和茵希雅的態度更是截然不同,茵希雅甚至只能夠睡在客廳。在父系制度之下,女性的人生一直以來都無法自主,從茵希雅姑母的一代到她的母親,這彷彿是不能改寫的命運,而未能經濟獨立似乎是印度女性難以脫離此局面的主要原因。
母愛的偉大
對茵希雅母親對她說的一句話感受至深,:「你對我可以提任何要求,對生活不行。」。而她的母親的確在她有限的能力之下,給予女兒最大的自由度,甚至變賣自己唯一的首飾,就是為了讓女兒擁有手提電腦。在女兒出生前,她被丈夫和他的家人強行帶到醫院墮胎,但是她堅持生下女兒,於是半夜逃離醫院,並獨自在外生活半年,這種勇氣來自對女兒的愛,不求回報,無限支持,只為成就女兒。電影的尾段,她最後下定決心離婚,也是為著子女着想,不希望他們活在家庭暴力的陰霾中,像她一樣無法過自己渴望的生活,當中對母女情的刻畫令人動容。
鼓勵女性爭取權利
雖則電影中描繪了印度父權社會之下衍生的家庭暴力問題,但是同時亦講述現今的印度並非故步自封,而是正在逐步改善男女待遇不平等的情況,從茵希雅的同學欽坦對她的尊重和支持,可見印度新一代是改變的希望,不過要真正做到平權,必須集眾人之力,當然女性亦要有自強的決心,為捍衛自身的權益奮鬥!
總結
大約有3年的時間沒有看見阿米爾·汗的電影在香港上映,除了因為這位「印度良心」對電影重質不重量的追求外,相信亦與他在去年確診肺炎有關,期待他在康復後,為影迷製作更多高質電影!
延伸閱讀:
【港產片金句】20句發人深省的香港電影對白 你識幾多句?
【港產片】20齣必睇經典香港電影推介 動作_愛情_恐怖_笑片…
其他人還看了……
中學排名 呈分試 升中面試 英文補習
大學收分 Jupas 副學士 DSE筆記
大學五件事 私補價錢 Ocamp 暑期工
生日好去處 IQ題 任坐Ca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