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篇範文好難温?Tutor Circle 尋補 小編整理了十二篇範文中宋詞三首之一:辛棄疾《青玉案.元夕》的全文語譯、體制、主旨、段落大意、文章特色及修辭手法等範文分析,方便DSE文憑試考生溫習,一文看清文章溫習重點。
目錄
1. 辛棄疾《青玉案.元夕》語譯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入夜一城花燈好象是春風吹開花兒掛滿千枝萬樹,煙火象是被吹落的萬點流星。驅趕寶馬拉着華着,此起彼伏的魚龍花燈在飛舞着,
美人的頭上都戴着亮麗的飾物,有的插滿蛾兒,有的戴着雪柳,有的飄着金黃的絲縷,她們面帶微笑,帶着淡淡的香氣從人面前經過。在眾芳裏我千百次尋找她,可都沒找着;突然一回首,那個人卻孤零零地站在、燈火稀稀落落之處。
Copyright © 2024 Tutor Circle 尋補. All rights reserved. 此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3 Tutor Circle 尋補. All rights reserved. 此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 宋詞三首 語譯: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李清照《聲聲慢.秋情》及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2. 體制
- 詞牌 《青玉案》
- 詞題:元夕
- 類別:中調(67字)
- 押韻:樹、雨、路、舞、縷、去、度、處
3. 主旨
借元夕夜賞燈的熱鬧情景,諷刺南宋朝廷偏安江左,不思進取的行為。同時亦借一位不慕繁華,自甘淡泊的「那人」,隱喻作者不願與人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4. 段落大意
上片 | 描寫元夕夜燈月交輝,笙歌不絕,人們出遊的繁華景象。 |
下片 | 描寫元夕夜賞燈婦女,然後借尋覓一位孤高脫俗,不慕繁華的「那人」帶出自己的寄意。 |
5. 文章特色
- 多感官描寫
- 視覺
- 萬千花燈/寶馬雕車/月光/魚、龍型花燈
- 聽覺
- 簫聲/魚龍舞聲
- 嗅覺
- 香車
- 觸覺
- 東風
- 視覺
- 象徵
以「那人」象徵作者的理想人格(自喻)。 在舉國陶醉於偏安的繁華時,他不願隨波逐流,保持孤高自持的人格。
- 襯托
元夕之夜,婦女盛裝打扮地出遊,所經過之處還留下了一縷縷幽香,惹人注目。但「那人」卻不在燈火繁多耀眼之處,也不在人群擁擠喧鬧之處,而在燈火寥落、遊人稀疏的地方悄然獨立,說明她不慕繁華,不流於凡俗。
辛棄疾以一般婦女的表現來反襯「那人」超凡脫俗、孤高不群的形象。
- 對比
詞的上片極力渲染元宵節的繁華熱鬧景象,與下片所寫寄身燈火欄珊處「那人」的寂寥形成強烈的對比。
- 抒情
借景抒情 + 借事抒情
(景)作者在詞中着意描寫元宵遊人、仕女遊樂的熱鬧景象,
(事)並借在人群中尋覓「那人」的經過,
(情)寄託他淡泊孤高,不願隨波逐流的品格。
- 用字精煉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放」字寫滿城花燈如百花齊放;「更」字表示遞進,寫滿天煙火如繁星,如降雨。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動」、「轉」「舞」三個動詞,寫出簫聲、月光和魚龍舞的動態。
「眾裏尋他千百度。」
「千百度」可見覓求的急切。
「驀然迴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
「驀然回首」寫出尋求時忽有所得的喜悅。
「十二篇範文」語釋及分析
- 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
- 《論語》〈論仁、論孝、論君子〉
- 孟子《魚我所欲也》
- 荀子《勸學》(節錄)
- 莊子《逍遙遊》
- 韓愈《師說》
-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
- 諸葛亮《出師表》
- 范仲淹《岳陽樓記》
- 蘇洵《六國論》
- 詩詞-唐詩三首
- 詩詞-詞三首
其他人還看了……
中學排名 呈分試 升中面試 英文補習
大學收分 Jupas 副學士 DSE筆記
大學五件事 私補價錢 Ocamp 暑期工
生日好去處 IQ題 任坐Ca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