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otem作者精選】《Drive My Car》|奧斯卡電影巡禮
《Drive My Car》(ドライブ・マイ・カー)
導演:濱口龍介
編劇:濱口龍介、大江崇允
主演:西島秀俊、三浦透子、岡田將生
類型:劇情
地區:日本
推出年份:2021年
《對自我的救贖,對自我的和解》
原諒我對日本電影的觀影經驗尚淺,故一直錯過許多讓人稱羨的好作品。初次接觸濱口龍介的作品,是去年慕名欣賞的《偶然與想像》(偶然と想像,2021),當時看著導演如何以對白完美捕捉人類心靈上的矛盾,展現出他對於「故事」詮釋的執著和著迷,氣勢連帶到是次新作《Drive My Car》更在康城影展大放異彩,奪得最佳劇本等大獎之餘,也乘勝追擊本屆奧斯卡角逐「最佳電影」和「最佳導演」殊榮,可知其魔力之所在。影片的形式表達雖則迎合著大眾的口味,但由於劇本採用大量互文對白和電影語言,所以本文將只會集中電影藝術角度,向大家剖析作品出色的意象表達和敘事結構,並非班門弄斧,只求發表少少愚見。
本片劇情擷取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短篇小說《沒有女人的男人》(女のいない男たち,2013)其中三個篇章,導演濱口龍介繼續發揮舊作水準,用旁觀者的鏡頭窺探塵世間的虛無和悲嘆。故事以男主角家福悠介與妻子音的婚姻生活揭開序幕。編導運用首一小時的篇幅來交代夫婦倆樸素無華的生活,不管兩人生活上的恩愛、性愛時編織的劇本或是主角車禍後妻子流露的焦慮神情,都顯示彼此深厚情誼。惟好景不常,悠介在一次出差碰到班機延誤,輾轉歸家後發現妻子出軌而使婚姻產生暗湧,直到妻子猝死都無法修補遺憾。就在前戲結束之時,演員名單和字幕才緩緩升起,這種打亂正常敘事手法的風格正好賦予觀眾虛幻感,奠定了整片的書寫模式。
電影以疑幻似真的方式訂立故事的基調,且從單一事物的互換來交代角色情緒。音逝世兩年,悠介被邀請到廣島籌備跨語言舞台劇《凡尼亞舅舅》(Uncle Vanya),而為保障主角的安危,主辦單位也安排渡利美咲作隨行司機以供日常出入。既然片名直接把「車」放到文案中,想必主角的座駕就是貫穿電影主題的母題(Motif)。村上春樹曾經以「雞蛋」形容人類是被裝在脆弱蛋殼的靈魂,然則車子就成了主角脆弱心靈的蛋殼。電影把車輛形塑成悠介能與世隔絕的工具,從起初平靜地駕駛代步,到後來意會妻子出軌後時常聽卡式帶背台詞,透過台詞與《凡尼亞舅舅》劇目產生跨文本對話,使主角的人格超脫車廂遊走在虛妄之中,證明車子已化成悠介身份的載體。
Copyright © 2024 Tutor Circle 尋補. All rights reserved. 此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3 Tutor Circle 尋補. All rights reserved. 此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如此,當主角將車輛當成逃脫人格的機制時,美咲的「入侵」就成為主角身份的阻礙。悠介在開始時極抗拒別人觸碰他的愛車,到後來幸因美咲高超的駕駛技術而就範,司機目無表情與一言不發的個性,讓車內感覺異常安寧,繼而漸漸打開主角的心扉,開始願意跟別人共同分享這脆弱軀殼所蘊藏的憂鬱,美咲也就是形體化地把自己駛入悠介的心裡面,成為命運共同體般的存在。在此不得不稱讚劇組挑選的車輛型號,事實上這部Saab 900 Turbo是曾經在80年代的《占士邦》(James Bond)小說中作為這皇家特務的代步工具。在大眾文化中占士邦可以說是男性剛強和優雅的代表,Saab的品牌特質亦時常被視作進取和務實,種種跡象都正好反映男主角過往輝煌的事業和沉穩的個性,在一流的隱喻加強故事的威力。
車輛的功能被不停轉換,其實都相對折射出不同角色的面向。就如對白說明相同,悠介的情敵高槻耕史因為主角亡妻的撮合之下當上了該戲劇的演員,而且能夠與主角惺惺相惜,共同坐上愛車在公路上盡吐心事。細看兩人於後座的坐姿及對望表情,可參透他們形成了鏡像關係。在全場12分鐘的獨白之中,耕史與悠介聊起亡妻性愛時建構的劇本圖像,前者為後者補完故事內容,發現原來劇中女角是音的化身,乃至角色於段落中面對傾慕男孩的奇怪反應,都是影射著她在婚姻生活裡的困惑,她深知主角發現自己外遇但裝作若無其事。耕史熱淚盈眶地把音的疑惑表述出來,讓主角驚覺自己的逃避原來間接成了瓦解婚姻的催化劑,不斷錯過和解的機會。
纏繞內心多年,後來發覺妻子的疑團並非這麼複雜,她一邊深愛著丈夫一邊出軌,兩者實際上是毫無衝突。同樣理解真相的美咲亦跟主角由原先帶有距離感的主從關係,慢慢轉化成互相分擔悲傷往事的夥伴。如是者,通過兩人在旅途中修補遺憾,繼而把煙頭伸出窗外、在冰天雪地擁抱,都是在全盤接受人生面對的種種謊言、背叛和傷害,並透過彼此的療癒去選擇懺悔自身、原諒自己,搭配故事設置在廣島這個承載災難和傷痛記憶的地方,巧妙地增強畫面的民族意義,無聲勝有聲地表達沉重的訊息和議題。
// 留下來的人,只能不停的思索死者的事,不管用什麼方式,都將持續到永遠。你和我都只能這樣活下去,我們必須活下去。— 家福悠介 //
就像劇本不停重複的對白,要看清一個人的內心,關鍵就是先要懂得跟自我溝通,深入地了解自己。《Drive My Car》的結局並不是在去鼓勵觀眾要盲目向上,相信違背自身的觀點,而是指出因為我們明白到生命的無助和困苦,都要抱持希望的活下去,去迎接嶄新的人生。或許,用肢體語言消除聲音的隔閡和誤解,將冷冰冰的文字化成肌膚的擁抱,我們的創傷才能得以被洗淨,挖出內心的真實。
作者:阿T
設計:阿T
素材:《Drive My Car》@drivemycar_mv
延伸閱讀:
【阿T影評】《心之旋律》CODA 在責任與恐懼下活出最美的自我|奧斯卡電影巡禮
【阿T影評】《西城故事》West Side Story 過時的敘事模式使投入度大減|奧斯卡電影巡禮
【阿T影評】《千萬別抬頭》Don‘t Look Up 既諷刺又瘋狂的滅世警示|奧斯卡電影巡禮
其他人還看了……
中學排名 呈分試 升中面試 英文補習
大學收分 Jupas 副學士 DSE筆記
大學五件事 私補價錢 Ocamp 暑期工
生日好去處 IQ題 任坐Cafe
一個資本主義的奴隸和盲目樂觀主義者,曾深信文字的力量能影響其他人。現沉溺在光影世界之中,以電影院為居,爆谷汽水為餐而不能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