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父母都和我一樣,會想小朋友從小就多接觸英語,如果可以達到母語級數就更好了。因而日常生活中,盡量以英語跟他們溝通、買各式各樣幾萬元的英語教材、甚或是參加專為想建設雙語環境的父母工作坊。
坦白說,最近我也參加了類似的講座,當中的確有些方法十分值得參考,但同時也引起我不少反思。
首先,當父母的都可先問問自己,我們真的有需要把孩子培養成Native English Speaker嘛?
或是,其實他們有足夠能力跟外國人流暢地溝通表達已經足夠?所謂Native與否,其實我們在意的是口音?但其實除非英文是你的真母語,否則每個地方的人講英文都總會有一點點口音。而其實只要有足夠能力去溝通表達,外國人根本不太在意那一點點口音。也正如,我們一會挑剔一個能全程以廣東話交談的日本人,他的口音不夠純正。
所以,比起口音問題,我覺得增加小朋友的詞彙、對外國文化的了解,會更有助他們能夠暢通無阻地與外國人用英語交流。從各方經驗、分享,整合了一些方法都有助小朋友自小在日常生活中:
目錄
小朋友學英文1. 沉浸式主題學習
現在流行「沉浸式」一詞,原來也可以套用在小朋友的學習上。相信現時大部份學校都會每星期跟家長分享小朋友的學習進度和主題。很多時學校的學習主題都與時事接軌,例如 World Earth Day,學校都會教與環保相關的主題。最好是在家中也可以配合同一個主題,讓小朋友從家到學校,到外界都沉浸在同一個主題中,會吸收得更快更深刻。
很多時父母都不知道該教小朋友什麼新生字,來來去去都是顏色、動物、汽車、食物名,以應付各類型面試。但很多時那些生字都未必能在日常生活中常見或應用到,只能成為一個詞彙。但如果可以更生活化一點,對小朋友的益處也更大。總比在聖誕節時,還有家中學習不同的非洲野生動物好吧。
小朋友學英文2. 家長也要學習
試想想,如果父母本身是傳統本地學校長大,又沒有外國留學的經驗,以Native是100%為例,你的英語水平有70%也算很不錯吧!也就別說什麼slang、idioms了。如果你是70%,任你多努力,能夠傳達給孩子的,最多也只有70%,甚至可能是更少吧!
其實,相信不少父母也跟我一樣,不難發現到小朋友差不多兩歲多,自己的詞彙更不夠去與小朋友溝通。所以其實當父母的也要不停的增值自己,才能有更多素材去跟孩子分享。要多打開自己的雷達去吸收新的東西。好比Me-time時看Netflix也可試試觀看英文字幕去增進自己的詞彙與表達能力。
小朋友學英文3. 多點了解外國文化
每一個語言都與他的文化密不可分,而相信大家都會同意,學習一種外語我們都希望可以跟當地人能作日常交流溝通,而不只是書面上死板的字句。而這正正是傳統本地教育其中一項大家都覺得可以進步的一點,即便是在傳統學制下成績很好的學生,都未必了解一些外國電影的笑點,或是與外國人溝通時不能完全理解明白。
所以家長可以跟小朋友一同多探索不同的文化背景故事,例如為什麼感恩節為什麼要食火雞?復活節為什麼會有藏彩蛋的活動?原來聖誕節的聖誕花圈不只為美觀也有美麗的寓意?
總結
各位爸爸媽媽,就讓我們和孩子一同學習,一同增值自己吧!有互動的學習是最有成效的,千萬別花幾萬元買了英語教材就把「工作」交給點讀筆。要善用不同資源,讓小朋友有更全面的學習體驗。從生活中學習是最自然最有成效的,就正如我們教小朋友廣東話一樣,就地取材,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學習的機會。如果爸媽自己都能把學習英語融入成生活的一部份,小朋友就自然會有樣學樣,是最好的身教。
延伸閱讀:
【國際學校面試】沒有外國護照,如何幫小朋友面試國際學校加分?
【幼兒認字】兩三歲認繁體字,學齊三招無難度!
--------------------
👼🏻現正招募「親子Blogger」!你都想分享育兒資訊?
立即將1️⃣筆名、2️⃣FB/IG/Blog page及3️⃣個人簡介 send俾我哋!
按此👉🏻Email
按此👉🏻Whatsapp
記得註明【申請做親子Blogger】,可能下一篇就係你嘅文章啦!😍
--------------------
薯B出世前是全職電視節目編審
薯B於2020年7月出世後,多了第二份更重要的正職:薯媽
新手Working Mom邊做邊學這份一輩子的新工作
希望透過文字及Vlog記錄Boss薯B的成長點滴
「當MA宗旨:懶MA成就獨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