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 語譯

【文言文急救】《禮記・大學》全文語譯及分析(文言建議篇章)

studentconversion
tutor registration

文言文好難掌握?Tutor Circle 尋補 小編整理了熱門文言文《大學》全文語譯、重點注釋、主旨、段落大意、敘事及修辭手法等文言文分析,方便中學生們溫習,一文看清原為《禮記》第四十二篇《大學》的語譯、注釋、主旨、段落大意等溫習重點。

​【Tutor Circle 尋補用戶租倉折扣】租6個月多送3個月迷你倉服務優惠* 隨著小朋友不斷長大,無論是溫習書本或課堂用品想必有增無減。24 STORAGE特此為Tutor Circle 尋補的用戶送上租6個月多送3個月*迷你倉優惠!除了五星級的存倉服務,24 STORAGE 的共享智能工作艙更為學生提供寧靜與獨立的溫習空間,全方位支援莘莘學子! 優惠資訊: 1. 優惠日期由2024年10月18日開始,至2024年12月31日完結。 2. 優惠只供 24 STORAGE全新客戶及 Tutor Circle 尋補現有客戶使用。 3. 優惠需填寫 Tutor Circle 尋補專用優惠碼「TutorCircle24」作核對,並確保一切資料正確無誤。 4. 需租滿6個月或以上及預繳按金。 5. 24 STORAGE 全線分店適用。 領取優惠方式: 租倉時請向24 STORAGE出示Tutor Circle 尋補Promotion Code作核對。 *優惠受條款及細則約束 *如有任何爭議,24 STORAGE及Tutor Circle 尋補保留一切最終決定權。


👉🏻更多文言文語譯筆記

1. 全文語譯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大學的宗旨在於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於使人棄舊圖新,在於使自己達到至善的境界。知道應達到的境界才能夠志向堅定;志向堅定才能夠鎮靜不躁;鎮靜不躁才能夠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夠思慮周詳;思慮周祥才能夠有所收穫。萬物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開始有終結。明白了這本末始終的道理,就接近事物發展的規律了。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揚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養自身的品性;要想修養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誠,先要使自己獲得知識;獲得知識的途徑在於認識、研究萬事萬物。通過對萬事萬物的認識、研究後才能獲得知識;獲得知識後意念才能真誠;意念真誠後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後才能修養品性;品性修養後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後才能治理好國家;治理好國家後天下才能太平。* 這就叫做知道根本,這就叫做最高的智慧。

大學(節錄)
圖片來源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後厭然,掩其不善,而着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所謂意念真誠,就是不要自己欺騙自己。這好比厭惡臭穢的氣味而嘴上不講,又好比喜歡漂亮的女人而偽裝討厭,這叫做自我掩飾。因此君子一定謹慎自己的獨處,小人在一人獨處時作起壞事來,  什麼壞事都做得出來,只有在見到君子時才躲躲藏藏,掩蓋他做過的壞事,炫耀他做過的好事。可是在他人看來,就如同見到了他的五臟六腑那樣清清楚楚,這樣做又有什麼好處呢?這就叫做內心有什麼想法,必然要從行動上表現出來,所以君子一定要謹慎自己的終處。曾子說過:「很多雙眼在看着你,很多手在指着你,這多麼讓人敬畏啊!」貧富可以從其居住之地看得出來,道德可以從其行動看得出來,心胸寬廣自然身體舒泰,所以君子一定要意念真誠。
《詩》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終不可諠兮!」「如切如磋」者,道學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慄也;「赫兮喧兮」者,威儀也;「有斐君子,終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詩經》上說:「看那灣灣的淇水岸邊,慕竹鬱鬱蔥蔥。有位風度高雅的君子,好像切磋過的象牙,好像琢磨過的美玉。莊嚴而又威武,顯赫而又坦蕩。風度高雅的君子,教人始終難忘。」「如切如磋」是說君子的研究學間;「如琢如磨」是說君子的修養品德。「瑟兮侗兮」是說君子的內心恭敬戒懼;「赫兮喧兮」是說君子的外表威嚴。「有斐君子,終不可喧兮」是說君子的道德盡善盡美,讓老百姓難以忘懷。
《詩》云:「於戲前王不忘!」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此以沒世不忘也。
《詩經》上又說,「嗚呼!先王的美德使人難忘。」君子從先王身上學到了尊重賢人和熱愛親人,小人從先王身上享受到快樂和得到實惠。因此,在先王去世以後,大家都對他念念不忘。
《康誥》曰:「克明德。」《太甲》曰:「顧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康浩》上說:「文王能彰明德行。」《大甲》上說:「你應當關注上天賦於你的光明德行。」《堯典》上說:「帝堯能夠彰明崇高的道德。」說的都是人君要自明其德。
湯之盤銘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誥》曰:「作新民。」《詩》曰:「周雖舊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
商湯的《盤銘》上說:「如能一天新,就能天天都新,每日都更新。」《康浩》上說:「要洗心革面,重新做人。」《詩經》上說:「姬周雖然原來是殷商的諸侯國,但已受天命取代殷商為天子。」因此君子做事時沒有一個地方不竭盡全力。
《詩》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詩》云:「緡蠻黃鳥,止于丘隅。」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鳥乎?」《詩》云:「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
《詩經》說:「京城及其周圍,都是老百姓居住的地方。」《詩經》又說:「黃鳥聲聲鳴,棲息在山岡上。」孔子說:「連黃鳥都知道它該棲息在什麼地方,難道人反而不如一隻鳥兒嗎?」《詩經》說:「品德高尚的文王啊,為人光明磊落,做事始終莊重謹慎。」做國君的,要做到仁愛;做臣子的,要做到恭敬;做子女的,要做到孝順;做父親的,要做到慈愛;與他人交往,要做到講信用。
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無情者不得盡其辭,大畏民志。此謂知本。
孔子說:「審理訴訟,我和別人差不多,一定要說有什麼不同的話,那就是我想使訴訟從根本上不再發生。」要使無理的一方不敢憑藉狡辯取勝,德行張大到使民眾從內心敬畏。這就叫做知道事情的根本。
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
所謂要修養好自身的品德首先要端正內心:是因為自身有所憤怒,內心就不能端正;自身有所恐懼,內心就不能端正;自身有所嗜好,內心就不能端正;自身有所憂患,內心就不能端正。當你心不在焉的時候,就會視而不見,就會聽而不聞,就會吃東西不知道滋味。這就叫做要修養好自身的品德首先要端正內心。
所謂齊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親愛而辟焉,之其所賤惡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故諺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此謂身不修不可以齊其家。
所謂要整頓好家庭首先要修養好自身:是因為人的看法往往對自己所親愛的人會有所偏頗,對自己所厭惡的人會有所偏頗,對自己所敬畏的人會有所偏頗,對自己所憐憫的人會有所偏頗,對自己所輕視的人會有所偏頗。因此,喜愛一個人而能知道他的缺點,厭惡一個人而能知道他的優點,世上少有。因此有句諺語說:「沒有一個人知道自己兒子的毛病,沒有一個人認為他的莊稼長得已經夠好了。」這就叫做自身的修養未做好也就難以管理好家庭。
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於國: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長也;慈者,所以使眾也。《康誥》曰:「如保赤子」,心誠求之,雖不中不遠矣。未有學養子而後嫁者也!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其機如此。此謂一言僨事,一人定國。堯、舜率天下以仁,而民從之;桀、紂率天下以暴,而民從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從。是故君子有諸己而後求諸人,無諸己而後非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國在齊其家。《詩》云:「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後可以教國人。《詩》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後可以教國人。《詩》云:「其儀不忒,正是四國。」其為父子兄弟足法,而後民法之也。此謂治國在齊其家。
所謂治理好國家首先要管理好家庭,沒有未能管好家庭而管好別人的事的人。因此君子都是因為自己的家人而不出家,如果每個君子都管好了自己的家,就等於管好了全體國民。家庭中的「孝」,可以是用作侍奉君主;家庭中的「梯」,可以是用作侍奉官長;家庭中的「慈」,可以是用作愛護百姓。《康浩》上說:「如同愛護嬰兒那樣。」只要誠心誠意去追求,雖然不能完全做到,但也差不多。沒有先學會了養兒育女然後才出嫁的。國君一家講究仁愛,整個國家就會講究仁愛;國君一家講究謙讓,整個國家就會講究謙讓;國君一人貪暴,全國百姓就會作亂。事情的關鍵就是這樣。堯舜給天下做出仁愛的表率,天下的百姓也就跟着仁愛;萊封給天下做出殘暴的表率,天下的百姓也就跟着殘暴。如果君主說一套,而做另一套,百姓們就不會聽從。因此,君子自己可以做到的才能要求別人做到,自己沒有這種缺點才能夠批評別人。在自己身上看不出有仁愛的影子,卻要教訓別人做到仁愛,這是從來沒有的事。因此,治理好國家的前提是管理好家庭。《詩經》上說:「桃花多麼好看,枝葉多麼茂盛。這個姑娘出嫁,定會使全家和順。」能夠使全家和順,然後才能教育國人。《詩經》上說:「兄弟和睦相處。」兄弟能夠和睦相處,然後才能教育國人。《詩經》上說:「自己的言行如一不走樣,才是四方各國的好榜樣。」國君自己是個好的父親、好的兒子、好的哥哥、好的弟弟,做出了榜樣,然後百姓們才會效法他。這就叫做治理好國家首先要管理好家庭。
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惡於上,毋以使下;所惡於下,毋以事上;所惡於前,毋以先後;所惡於後,毋以從前;所惡於右,毋以交於左;所惡於左,毋以交於右。此之謂絜矩之道。《詩》云:「樂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詩》云:「節彼南山,維石巖巖。赫赫師尹,民具爾瞻。」有國者不可以不慎,辟則為天下戮矣。
所謂平治天下的前提在於治理好自己的國家,是因為只要國君尊敬老人,國人就會孝順成風;只要國君尊重長者,國人就會梯道成風;只要國君體恤孤幼,國人就不會遺棄孤幼。所以君子有絮矩之道。所厭惡於上級的行為,就不再用來對待下級;所厭惡於下級的行為,就不再用來對待上級;所厭惡於前人的行為,就不再用來對待後人;所厭惡於後人的行為,就不再用來對待前人;所厭惡於在自己右邊的人的行為,就不再用來對待在自己左邊的人;所厭惡於在自己左邊的人的行為,就不再用來對待在自己右邊的人。這就叫做絮矩之道。《詩經》上說:「與民同樂的君子,乃是民之父母。」老百姓喜歡什麼自己就喜歡什麼,老百姓討厭什麼自己就討厭什麼,這就叫做民之父母。《詩經》上說:「巍峨的南山啊,山石高又高。顯赫的太師啊,萬民齊矚目。」治理國家的人不可以麻痹大意,出了間題就要受到天下人的懲罰。
《詩》云:「殷之未喪師,克配上帝。儀監于殷,峻命不易。」道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外本內末,爭民施奪。是故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康誥》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則得之,不善則失之矣。楚書曰:「楚國無以為寶,惟善以為寶。」舅犯曰:「亡人無以為寶,仁親以為寶。」
《詩經》上說:「殷商未曾喪失民心時,上帝還保佑。我們應該借鑑殷商滅亡的教訓,上帝才會永遠保佑。」講的就是這樣兩個道理:得到民眾就得到國家,失去民眾就失去國家。因此君子首先要考慮的是德行。有了德行就有了民眾,有了民眾就有了國土,有了國土就有了財富,有了財富就有了國用。德行是本,財富是末。輕本重末,就會從老百姓手上搶奪財富。因此,國君聚斂財富,百姓就背離而去;國君布施財富,百姓就絡繹而歸。因此,國君既然有不中聽的話出口,百姓就會有不中聽的話進入其耳;國君的財貨既然不是從正道而得,也就會不從正道出去。《康浩》上說:「天命並不總是保佑某一個人。」意思是說,有好的德行就能得到它,沒有好的德行就會失掉它。《楚書》上說:「楚國不把別的什麼東西當做寶貝,只把德行當做寶貝。」舅犯說:「流亡者沒有什麼可以當做珍寶的,只有把珍視仁義作為珍寶。」
《秦誓》曰:「若有一個臣,斷斷兮無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聖,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實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孫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嫉以惡之;人之彥聖,而違之俾不通。實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孫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諸四夷,不與同中國,此謂唯仁人為能愛人,能惡人。見賢而不能舉,舉而不能先,命也;見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遠,過也。好人之所惡,惡人之所好,是謂拂人之性,災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
《秦誓》上說:「假如有這樣的一位大臣,誠懇忠實,無他特長,但其品德高尚,心地寬厚,能夠容人容物。別人有了什麼本領,就好像他自己有了;別人的才能,別人的美德,他都衷心地讚美,不但口頭上加以稱道,而且還能包容推薦他們,這就使我的黎民百姓得到保護,也有利於國家。別人有了什麼本領,他就嫉妒厭惡;別人的才能,別人的美德,他壓着蓋着不讓國君知道,不能包容推薦,因而使我的黎民百姓不能得到保護,對國家也很危險。」只有仁愛的國君能夠流放此輩嫉賢妒能之人,把他們驅逐到四夷,不和他們同居國中。這就是說,只有仁人才懂得要熱愛怎樣的人,厭惡什麼樣的人。見到賢人而不能推薦,推薦以後而不能重用,這是怠慢。見到壞人而不能斥退,斥退以後又不能流放遠方,這是錯誤。喜歡人民所討厭的,討厭人民所喜歡的,這叫做違背人的本性,其結果勢必災禍臨頭。所以君子有一條治國大道,一定要忠信才能得到它,驕傲放縱就會失去它。
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恒足矣。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義者也,未有好義其事不終者也,未有府庫財非其財者也。
致富有方法和規律可循。這就是做事要多,吃飯要少,生產效率要高點,消費速度要慢點,那麼財富就永遠充裕了。仁者把自己的財富分給別人,贏得令名;不仁者寧要財富,不要令名。沒有聽說過國君愛好仁而臣下卻不愛好義的,也沒有聽說過臣下愛好義而事情卻辦不成的,亦沒有聽說過臣下不把國家府庫的財富當做自己的財富加以愛護的。
孟獻子曰:「畜馬乘,不察於雞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斂之臣。與其有聚斂之臣,寧有盜臣。」此謂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長國家而務財用者,必自小人矣。彼為善之,小人之使為國家,災害并至。雖有善者,亦無如之何矣!此謂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
孟獻子說:「畜馬乘之家,就不必再計較養雞養豬之利;伐冰之家,就不必再計較養牛養羊之利;百乘之家,就不該再養活一個專門斂財的部下。與其養活一個專門斂財的部下,還不如養活一個強盜做部下。」這就是說,國家不應該以利為利,而應該以義為利。當了國君而一心想着如何斂財,必定陷入小人行徑。國君想要施行仁義,卻讓此輩小人來管理國家,那就要鬧到禍不單行,災害並至的地步。到了這時候,即使有善人幫助,對此也無可癲了。這就是說,國家不應該以利為利,而應該以義為利啊!
 
* 教育局的「文言建議篇章配套資料」中,節錄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至「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大學 語譯
《禮記》《大學》(圖片來源

2. 重點注釋

「在明明德」(明明德:第一個「明」為動詞,指使動,即發揚、弘揚的意思。後一個「明」為形容詞,指光明正大的,即光明正大的品德。)
「在親民」(親:應為「新」,即革新、棄舊圖新。親民,即「新民」,使人棄舊圖新、去惡從善。)
「致知在格物」(格物:認識、研究萬事萬物)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厚者薄:該重視的不重視。薄者厚:不該重視的卻加以重視。)
未之有也」(未之有也:未有之也,即沒有這樣的道理、事情、做法等)


Copyright © 2024 Tutor Circle 尋補. All rights reserved. 此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3 Tutor Circle 尋補. All rights reserved. 此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3. 主旨

《大學》主要講工夫論,闡述了做人、處事、治國三者的重要關係,指出想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就必須培養良好的道德修養。並將道德實踐區分成為八個步驟:「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5身、治國、平天下」,以及綜合為三大原則「明明德、親民及止於至善」。
 
八篇文言建議篇章:
1. 詩經《國風.關雎》 
2. 佚名《曹劌論戰》
3. 《禮記・大學》
4. 李密《陳情表》
5. 陶淵明《飲酒.其五》(結廬在人境)
6. 袁宏道《滿井遊記》
7. 方苞《左忠毅公軼事》 
8. 元曲兩首:關漢卿《四塊玉.閒適》(南畝耕) 
    元曲兩首:白樸《沉醉東風‧漁火詞》
 

*此文章由 Blogger個人/編輯團隊 分享並僅供參考,意見及內容並不代表本網誌立場,Tutor Circle 尋補 對信息或內容所招至的損失或損害,不會承擔任何責任。
大學
大學

尋補?Tutor Circle!

其他人還看了……

中學排名  呈分試  升中面試  英文補習
大學收分  Jupas  副學士  DSE筆記
大學五件事  私補價錢  Ocamp  暑期工
生日好去處  IQ題  任坐Cafe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