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中文範文】宋詞三首 全文語譯及分析

十二篇範文好難温?Tutor Circle 尋補 小編整理了十二篇範文之中的宋詞三首: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李清照《聲聲慢.秋情》及辛棄疾《青玉案.元夕》的全文語譯、體制、主旨、段落大意、文章特色及修辭手法等範文分析,方便DSE文憑試考生溫習,一文看清文章溫習重點。 詞三首1.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1.1 全文語譯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大江浩浩蕩蕩向東流去,滔滔巨浪洗淨了千古以來的英雄人物。那古時營壘的西邊,人們說那就是三國周瑜大敗曹操的赤壁。陡峭的石壁直聳雲天,如雷的驚濤拍擊着江岸,激起的千萬堆如雪的浪花。雄壯的江山奇麗如圖畫,一時間涌現出多少英雄豪傑。遙想當年的周瑜春風得意,絕代佳人小喬剛嫁給他,他英姿奮發豪氣滿懷。手搖羽扇頭戴青絲頭巾,談笑之間,強敵曹軍的戰船燒得灰飛煙滅。我今日神遊當年的戰地,可笑我多情善感,過早地生出滿頭白髮。人生猶如一場夢,且灑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圖片來源) 十二篇範文精讀筆記 1.2 體制 1. 詞牌:《念奴嬌》 2. 詞題:赤壁懷古 3. 類別:長調(100字),雙調 4. 押韻:物、壁;滅、傑;發、髮;雪、月(全是p、t、k收音的入聲韻,短促有力)   1.3 主旨 作者借遊赤壁,懷想古人周瑜的功業,抒發自己謫居黃洲、年華漸老而功業難成之悲。作者弔古傷今,有感物是人非,遂有人間如夢之歎,並寄情自然,遣懷消愁。  1.4 段落大意 上片詠赤壁具體描寫赤壁的景色,營造雄偉壯麗的氣勢。 最後以「一時多少豪傑」過渡下片對赤壁之戰中英雄豪傑的懷想。下片懷周瑜觸景而發思古之幽情,緬懷周瑜。 由周瑜想到自己,借對周瑜的仰慕,抒發自己功業無成的感…

Continue Reading 【DSE中文範文】宋詞三首 全文語譯及分析

【DSE中文範文】唐詩三首:山居秋暝、月下獨酌、登樓 全文語譯及分析

十二篇範文好難温?Tutor Circle 尋補 小編整理了十二篇範文之中的唐詩三首:山居秋暝,月下獨酌,登樓的全文語譯、體制、主旨、段落大意、文章特色及修辭手法等範文分析,方便DSE文憑試考生溫習,一文看清文章溫習重點。  文言文真係唔一時間就學得識,但係時間已經唔多又要兼顧其他科目點算好?搵我地嘅中文科上門補習導師幫你補底,追返落後左嘅進度! 詩三首1. 王維《山居秋暝》 1.1 全文語譯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空曠幽靜的羣山剛剛經歷了一場新雨,夜晚降臨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在松間灑下月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響知是洗衣姑娘歸來,蓮葉輕搖,是漁船順流下行。春日的芳菲雖然已經凋謝,王孫公子仍然可以留下來欣賞秋景。 十二篇範文精讀筆記 1.2 體制 體裁:五言律詩句式:全詩八句,每句五字用韻:偶句押韻:秋、流、舟、留(尤韻)對仗:頷聯、頸聯對偶平仄:按照規定上句和下句的字必須平仄相對 1.3 主旨 通過描寫秋日薄暮時分,清幽明淨的自然景色和山中人恬靜的生活場面,表達詩人對閒適隱居生活的嚮往。 1.4 段落大意 首聯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總寫山景,點出時間和季節頷聯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主寫松林和山泉頸聯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寫山中人事活動尾聯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抒發對閒適隱居生活的留戀和盼望 👉🏻睇埋 王維《山居秋暝》修辭手法 詩三首2. 李白《月下獨酌》(其一) 2.1 全文語譯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準備一壺美酒擺在花叢之間,自斟自酌無親無友孤獨一人。我舉起酒杯邀請媚人的明月,低頭窺見身影,共飲已有三人。月兒,你哪裏曉得暢飲的樂趣?影兒,你徒然隨偎我這個孤身。暫且伴隨月亮和身影,趁着美好的春光,我應及時行樂。我唱歌,月兒為我徘徊傾聽。我起舞,影子也跟着一同跳舞。清醒之時我們儘管作樂尋歡,醉了之後免不了要各自離散。讓我們永作忘我的逍遙遊,相約在遙遠的仙境再見。 李白 月下獨酌(圖片來源) 2.2 體制…

Continue Reading 【DSE中文範文】唐詩三首:山居秋暝、月下獨酌、登樓 全文語譯及分析

【DSE中文範文】諸葛亮《出師表》全文語譯及分析

十二篇範文好難温?Tutor Circle 尋補 小編整理了十二篇範文之一的諸葛亮《出師表》全文語譯、重點注釋、主旨、段落大意及修辭手法等範文分析,方便DSE文憑試考生溫習,一文看諸葛亮《出師表》文章溫習重點。 1. 諸葛亮《出師表》全文語譯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衞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先帝劉備創建大業還未完成一半,就中途駕崩。如今天下分成三國,益州地區人力物力都疲乏困頓,這真是局勢危急、生死存亡的時刻啊!然而,侍衛的臣子,在朝廷內毫不懈怠;忠心的將士,在戰場上奮不顧身,因為追念先帝的厚愛,而想要報答在陛下您的身上啊!陛下實在應該廣泛地聽取群臣意見,以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振奮將士們的志氣,不應當隨便看輕自己,說話不合道理,從而堵塞了忠臣進諫的管道啊。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皇宮中的侍臣、丞相府裏的官吏,都是一個整體,提拔、懲罰、表揚、責備,不應該有不同標準。如果有為非作歹、觸犯法令,或盡忠行善的,應該一律交予專責的主管來審議賞罰,以彰顯陛下公平清明的治理方針;不應該偏袒徇私,致使宮廷內外有不同的執法標準。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也。 侍中郭攸之、費禕、侍郎董允等人,他們都賢良信實,心志思慮忠貞純正,因此先帝劉備選拔他們出來,留以陛下任用。微臣認為官中的事,無論大事小事,全部都應諮詢他們,然後才去施行,必定能夠補救缺點和漏洞,提升效益。將軍向寵,品性善良,行事公正,通曉軍事,從前先帝任用他時,就曾稱許他「能幹」,因此朝臣公議推舉他為中部督。微臣認為軍中的事,不論大事小事,全部都應諮詢他,必定能夠使軍隊團結和睦,人才優劣,各得其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亮死節之臣也,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親近賢臣,遠離小人,這是西漢初年得以興盛的原因;親近小人,遠離賢臣,則是東漢末年所以衰亡的原因。先帝劉備在世時,每次和臣談論這些事,沒有一次不對桓帝、靈帝嘆息遺憾的。侍中、尚書、長史、參軍,他們都是堅貞可靠,願為節義而死的大臣,希望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那麼漢朝的興盛,就指日可待了。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歎,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帥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臣本是一介平民,在南陽隱居耕種,只求在亂世中苟全性命,不求在諸侯間揚名顯達。先帝劉備不嫌臣出生卑微、見識鄙陋,反而屈辱自己,紆尊降貴,三次到草舍來看望臣,詢問臣對當前天下大事的看法;臣因而感動振奮,於是答應為先帝奔走效勞。後來(先帝)遭受戰敗,(臣)在敗軍之時接受任務,在危難之時肩負使命,至今已經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臣處事小心謹慎,所以在臨終時把國家大事託付給臣。自接受遺命以來,臣日夜為國事憂思感歎,深恐託付的任務沒有成效,因而損害了先帝知人之明。因此,在五月帶兵渡過瀘水,深入南蠻地區平撫叛亂。如今南方叛亂已經平定,軍隊的裝備也很充足,應當激勵並率領全軍,北伐平定中原,希望能夠竭盡臣平庸拙劣的才能,剷除奸險凶惡的敵人,復興大漢王朝,遷回原來的首都。這就是臣用以報答先帝,並忠於陛下的職責本分啊!至於權衡得失、考慮取捨,毫無保留地進獻忠誠意見,那就是郭攸之、費禕、董允等人的責任了。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咎,以彰其慢。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希望陛下委任臣負責討伐逆賊、復興漢室的任務,如果不能完成任務,就懲治臣的罪過,以祭告先帝在天之靈。如果沒有發揚陛下德行的建言,就應責備郭攸之、費禕、董允等人的過錯,以表明他們怠慢失職。陛下也應當自己思慮謀劃,徵詢治國良策,審察並接納正直的諫言,深切追念先帝的遺訓,臣就深受陛下恩德而感激不盡了。如今即將離開陛下遠征,不禁對着這篇表章潸然淚下,不知道應該說些甚麼話了。 十二篇範文精讀筆記 諸葛亮(圖片來源) 2. 重點注釋 原句注譯今天下三分三分:分為三個國家(即魏、蜀、吳三國)。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秋:時候。蓋追先帝之殊遇蓋:連詞。連線上一句或上一段,表示原因。陟罰臧否陟:提升,提拔。陟罰臧否臧否:善惡,這裡形容詞用作動詞。意思是「評論人物的好壞」。臧否:善惡。犯科科條,法令。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郭攸之、費禕是侍中,董允是侍郎。侍中、侍郎,都是官名。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遺:給予。必能裨補闕漏裨:彌補,補救。闕,通「缺」, 缺點。性行淑均 淑:善。曉暢軍事曉暢:諳熟,精通。三顧臣於草廬之中顧:拜訪,探望。後值傾覆後來遇到兵敗。漢獻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追擊劉備,在當陽長坂大敗劉軍;諸葛亮奉命出使東吳,聯合孫權打敗曹操於赤壁才轉危為安。值:遇到。爾來二十有一年矣爾來:那時以來。二十有一年從劉備訪諸葛亮於隆中到此次出師北伐已經二十一年。二十有一年通「又」,跟在數詞後面表示約數。臨崩寄臣以大事劉備在臨死的時候,把國家大事託付給諸葛亮,並且對劉禪說:「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臨:將要。夙夜憂嘆早晚/整天擔憂嘆息。夙,清晨。憂,憂愁焦慮。夙夜:早晚。故五月渡瀘瀘:水名,即金沙江。庶竭駑鈍庶:希望。庶竭駑鈍比喻才能平庸,這是諸葛亮自謙的話。駑 ,劣馬,走不快的馬,指才能低劣。鈍,刀刃不鋒利,指頭腦不靈活,做事遲鈍。攘除奸凶排除,剷除。咨諏善道諏:詢問。 3. 一詞多義 字詞意思(一)意思(二)中而中道崩殂(半,形容詞)宮中府中(內,里,中間,方位名詞。下文“愚以為宮中之事”中的“中”同此)道而中道崩殂(路,途,名詞)以咨諏善道(道理,名詞)分今天下三分(分開,動詞)而忠陛下之職分也(本分,名詞。讀fèn)然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然而,可是,轉折連詞)然後施行(這樣,指示代詞)遺以光先帝遺德(遺留,動詞。下文“深追先帝遺詔”中“遺”同)以遺陛下(給予,動詞)有若有作奸犯科(有,與“無”相對,動詞。下文“有所廣益”中“有”同此)爾來二十有一年矣(通“又”用來連線整數與零數,數詞)論宜付有司論其刑賞(判定,動詞)每與臣論此事(談論,議論,動詞)明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嚴明,形容詞)以傷先帝之明(英明,聖明,形容詞)行必能使行陣和睦(行列,這裡指軍隊,名詞)性行淑均(品德,品行,名詞)能必能裨補闕漏(能夠,助動詞。下文“必能使行陣和睦”中“能”同此)先帝稱之曰能(能幹,有才能,動詞)所有所廣益(……的動詞,特殊的指示代詞。下文“此先漢所以興隆也”、“此後漢所以傾頹也”、“此臣所以報先帝”中“所”均為特殊的指示代詞,具體的指代對象可以從上下文來體會)優劣得所(地方,處所,名詞)當咨臣以當世之事(正在……的時候,介詞。下文“今當遠離”中“當”同此)當獎率三軍(應當,應該,助動詞)任受任於敗軍之際(任用,委任,動詞)則攸之、禕、允之任(責任,職責,名詞)臨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將要,副詞)臨表涕零(面對。動詞)效恐託付不效(實現,副詞。下文“不效則治臣之罪”中“效”同此)願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責任,名詞)言進盡忠言(話,言論,名詞。下文“若無興德之言”、“察納雅言”中“言”同此)不知所言(說,動詞)為俱為一體(是)眾議舉寵為督(擔任)臣此悉貞良死節之臣( 臣子)先帝知臣謹慎(自稱,我)良此皆良實(形作名,善良的人)此悉貞良死節之臣(賢良)所以此後漢所以傾頹也(表原因,...的原因)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以所,用這些來)益有所廣益(好處)至於斟酌損益(興辦,增加) 另外「以」字有較多意思: 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詞,把)先帝不以臣卑鄙。(因為)以光先帝遺德。(連詞,來)以塞忠諫之路也。(以致於)受命以來。(表限定)是以眾議舉寵為督(因為)咨臣以當世之事(用)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因為/用來)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對)苟全性命於亂世(在)…

Continue Reading 【DSE中文範文】諸葛亮《出師表》全文語譯及分析

【DSE中文範文】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全文語譯及分析

十二篇範文好難温?Tutor Circle 尋補 小編整理了十二篇範文之一的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全文語譯、重點注釋、主旨、段落大意、文章特色及修辭手法等範文分析,方便DSE文憑試考生溫習,一文看清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文章溫習重點。 Tutor Circle 尋補有大量中文科DES成績5或以上嘅上門補習導師,幫你一齊過五關斬六將! 1.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全文語譯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全文語譯(圖片來源) 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恒惴慄。其隙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遊。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迴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以為凡是州之山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自從我成了受罰被貶,謫居在永州以來,時常擔憂和害怕。有空閒時,便慢慢地行走,漫無目的地到處遊玩。我每天都和朋友上高山,走進樹林深處,走過曲折的小溪,有幽靜的泉水和奇特的山石,沒有甚麼遙遠的地方沒有到過。到達地方就撥開雜草坐下,傾倒出壺中的酒,喝至醉醺醺,喝醉了便互相枕着身體躺下,睡着了便做夢,心中想到那裡,在夢時也可以去那個地方。睡醒了便起來,起來便回家。還以為永州所有形態奇特的山水我都已經遊覽過,而未曾知道西山的怪異奇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遂命僕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窮山之高而止。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為我坐在法華寺的西亭,所以望到西山,才指着它,稱它奇異。我於是命派遣僕人渡過湘江,沿着染溪而上,一路砍伐雜亂叢生的草木,焚燒茅草和茂盛的草木,一直到了西山山頂才停下來。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勢,岈然窪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遯隱。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然後知是山之特出,不與培塿為類,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 我們一路攀登上山頂,到了山頂就席地而坐,隨便伸開雙腿,盡情眺望遊覽,附近幾個州的土地,都好像在我們的坐蓆下面。周圍高低起伏的地勢,凸起的高山好像螞蟻封巢的小土堆,凹下的深谷好像洞穴;眼前只有尺寸的土地,其實已有千里的距離,遠處的山擠逼、堆積在一起,全都逃不出我們的視線。青山和白水互相縈繞,和遙遠的天空相連接,從四邊望過去都是一樣,與天空相接。這時我才知道這個山獨特出眾,不與一般小山丘為同類。它廣遠浩渺地,與天地間的大氣混為一體,而沒有邊際;它廣闊壯觀地與創造天地萬物的主宰共存,而無法知道它的盡頭。 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然後知吾嚮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是歲元和四年也。 拿起酒杯倒滿了酒,喝到進入了醉鄉,連太陽下山也察覺不到。只見灰暗的暮色從遠處移至,直到天黑得甚麼也看不見,我仍然不想歸去。我的心神凝聚,形體得到解脫,忘掉自己的存在,不知不覺間和萬物融合為一體。這時才明白我以前還不算遊玩過山水,真正遊玩山水是從這次開始,所以便寫下本文以作記錄。今年是元和四年。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圖片來源) 十二篇範文精讀筆記 2. 重點注釋 原句注釋自余為僇人罪人隟指空閒時間以為凡是州之山有異態者不同始指異之奇怪窮山之高而止窮盡斫榛莽指雜亂叢生的荊棘灌木。焚茅茷指長得繁密雜亂的野草。茷,草葉茂盛。岈然窪然高山深邃的樣子。岈,《廣韻》:「岈,蛤岈,山深之狀。」岈然窪然深谷低洼的樣子。「岈然」承「高」,「窪然」承「下」攢蹙累積聚集在一起。攢蹙累積緊縮在一起。引觴滿酌拿起酒杯。引觴滿酌斟滿酒。 3. 主旨及段落大意 3.1 主旨 記敘作者發現及遊覽永州西山的經過,以及登山和在山上宴遊的樂趣,並借描繪西山的獨特之景,暗喻自己不與世俗同流的情操,表達了期望與大自然冥合,不受拘束,達至逍遙之境的思想。  3.2 段落大意…

Continue Reading 【DSE中文範文】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全文語譯及分析

【DSE中文範文】韓愈《師說》全文語譯及分析

十二篇範文好難温?Tutor Circle 尋補 小編整理了十二篇範文之一的韓愈《師說》全文語譯、重點注釋、主旨、段落大意、敘事及修辭手法等範文分析,方便DSE文憑試考生溫習,一文看清韓愈《師說》文章溫習重點。 靠自己溫書成果不如理想?試下我地尋補 Tutor Circle 上門補習導師啦,大量好評!最快30分鐘完成配對,立即可以開始補習! 1. 韓愈《師說》全文語譯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古代的讀書人一定有老師。老師就是傳授道理、教授學業,以及解釋疑難的人。人不會一生下來就懂事的,誰能沒有疑惑呢?有疑惑而不去請教老師,他的疑惑就永遠不能解決。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出生於我之前的人,他聽聞道理,當然比我早,我就要跟他學習了;出生於我之後的人,他聽聞道理也比我早的,我就要跟他學習了。我學習的是道理,哪用管他的年齡比我大還是比我小呢?因此,不管他是尊貴的、卑賤的、年長的、年輕的,知識及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存在的地方了。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 唉!跟從老師求學的風氣失傳很已久了!叫人沒有疑惑很難了!古代的聖人,超出一般常人很多,他們尚且跟從老師學習;現在一般人,與聖人的距離已差距甚遠了,可是卻恥於向老師學習;所以聖人就更加聖明,愚人就更加愚昧;聖人能夠聖明的原因,而愚人還是愚昧的原因,大概就是源於這個道理吧﹗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愛惜自己的兒子,就會選擇老師來教導他們;(可是)對於他自己,就恥於向老師學習了,實在奇怪啊!那些孩子的老師,教他們讀書和學習書中斷句和停頓的人,並不是我所指傳授道理、解釋疑難的老師。句讀不懂,向老師請教;疑難不解,卻不向老師請教,小問題願意從師,大道理卻遺漏、忽略了,我看不出他的明智之處呢。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羣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巫醫、樂師和從事各類工匠的人,不把互相學習當作羞恥。士大夫一類的人,聽到叫「老師」、「弟子」等稱呼時,就聚在一起來嘲笑他。問他們原因,就會說:「他跟他年齡差不多,學問也很相近啊,拜地位低的人做老師實在令人羞恥,拜地位高的人就近於諂媚奉承。」唉!從師學習的風尚不能恢復,是可以知道的!巫醫、樂師和從事各類工匠的人,士大夫不屑與他們同列,現在士大夫的才智反而比不上他們,這真是奇怪﹗ 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聖人沒有固定的老師。孔子曾經師從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等人,他們的賢德比不上孔子。孔子說:「幾個人走在一起,其中一定有可以作為我學習的對象。」因此,學生未必比不上老師,老師也未必比學生的好。聽聞道理各有先後,學問技藝各有所長,大概就是這樣吧。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李家有一位兒子叫李蟠,十七歲,喜愛古文,六藝的經文和傳文,全都讀明白;不受時俗的影響,來跟我學習。我讚許他能夠實踐古人從師學習的風尚,就作了《師說》來送給他。 韓愈《師說》(圖片來源) 十二篇範文精讀筆記 2. 重點注釋 「傳道、受業、解惑也」(受:通「授」,傳授。)「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句讀:讀,通「逗」,也叫句逗。因為古代書籍上沒有標點,老師教學生讀書時需要教授句逗。古代稱文辭意盡處為句,即現今「句號」所放之處;語意未盡而須停頓處爲讀(逗),即現今「逗號」所放之處。)「不恥相師」(相師:互相學習。)  2.1.…

Continue Reading 【DSE中文範文】韓愈《師說》全文語譯及分析

【DSE中文範文】莊子《逍遙遊》 (節錄)全文語譯及分析

十二篇範文好難温?Tutor Circle 尋補 小編整理了十二篇範文之一的莊子《逍遙遊》全文語譯、重點注釋、主旨、段落大意、敘事及修辭手法等範文分析,方便DSE文憑試考生溫習,一文看清莊子《逍遙遊》文章溫習重點。  學極都唔識文言文?Tutor Circle 尋補 有大量優質上門補習老師,解答你所有問題! Tutor Circle has landed on Singapore! Get ready to find the perfect online tutor for your English tuition assignments! 1. 莊子《逍遙遊》全文語譯 惠子謂莊子曰:「魏王貽我大瓠之種,我樹之成而實五石;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剖之以為瓢,則瓠落無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為其無用而掊之。」莊子曰:「夫子固拙於用大矣。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世世以洴澼絖為事。客聞之,請買其方百金。聚族而謀曰:『我世世為洴澼絖,不過數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請與之。』客得之,以說吳王。越有難,吳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戰,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於洴澼絖, 則所用之異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  惠子對莊子說:「魏王送我大葫蘆的種子,我種植它成長,果實足有五石之大;用它來盛水,它的堅固程度卻不能承受起自身的重量;剖開它為瓢,則瓢大而無處可容。這葫蘆不是不大,但我認為它沒有用處,就把它打破了。」莊子說:…

Continue Reading 【DSE中文範文】莊子《逍遙遊》 (節錄)全文語譯及分析

【DSE中文範文】荀子《勸學》(節錄)全文語譯及分析

十二篇範文好難温?Tutor Circle 尋補 小編整理了十二篇範文之一的荀子《勸學》全文語譯、重點注釋、主旨、段落大意、敘事及修辭手法等範文分析,方便DSE文憑試考生溫習,一文看清荀子《勸學》文章溫習重點。 想有人教下你文言文?黎Tutor Circle搵上門補習啦!大量全職及兼職中文科導師幫你奪星! 1. 全文語譯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君子說:求學是不可以停止的。青色是由藍草提煉出來的,卻比藍草更青;冰是由水凝結而成的,卻比水更冷。木材挺直得合於繩墨的標準,經過火烤加工製成車輪,它的彎曲程度便符合圓規的標準,即使再度將它火烘、曝曬,也不會回復挺直,這是輮曲的工夫使它變成這個樣子。所以木材經過繩墨矯正就會筆直,刀劍經過磨礪就會鋒利;君子廣泛學習不同知識,而且每天再三反省自身言行,就能智慧高明,行為沒有過失了。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我曾經整天深思,卻不如片刻時間的學習得到的多;我曾經提起腳跟望向遠方,卻不如登上高處看得廣闊。登上高處招手,手臂並沒增長,卻能讓更遠的人看到;順著風呼叫,聲音並無特別宏亮,而卻能讓人聽得更清楚。乘駕車馬的人,並不是善於行走,卻能夠遠行千里;搭乘舟船的人,並不是善於游水,卻能橫渡江河。君子天性和一般人沒有什麼不同,只是善於利用後天所學罷了。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螾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蟺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累積泥土成為高山,自然就會興起風雨;累積流水而成為深淵,自然就會生出蛟龍;累積善行而養成美德,自然就會達到心智澄明的境界,具備聖人的修養。因此不一步一步的累積,是無法到達千里之遠的;不匯聚一條一條的小水流,就無法成為江海。駿馬一個跳躍,不能跳出十步遠;劣馬連走十天的行程,也能到達千里,牠的成功在於牠不放棄。雕刻時若半途而廢,就是已經朽爛的木頭也無法折斷;假若持之以恆,就是金屬石頭也可加以雕飾。蚯蚓沒有銳利的爪牙,沒有強勁的筋骨,卻可以往上鑽食土壤,往下啜飲地泉,因為牠用心專一。螃蟹雖然有六隻腳兩隻大鉗子,但沒有蛇或鱔的洞穴,就無處藏身了,這是因為牠心思浮躁的緣故。 DSE中文範文_荀子《勸學》(圖片來源) 十二篇範文精讀筆記 2. 重點注釋 「故不積跬步」(蹞步:一作「跬步」,即半步。古代稱跨一次腳為「跬」,跨兩次腳為「步」。)「騏驥一躍」(騏驥:良馬名。)「駑馬十駕」(駑馬:劣馬,跑不快的馬。)  3. 主旨 指出學習的意義、方法、作用和意義,論述學習能改善本性,令人在知識和道德方面有所增益,勉勵人們堅持向學積善,培養高尚的品德。  4. 段落大意 第一段提出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利用5個比喻來論證人的知識及品格並非與生俱來,而是靠後天不斷學習才能增長知識及培養品德。第二段論述學習的作用,作者用了登高、招手、順風呼叫、乘駕車馬、乘舟船5個比喻,以論證君子本性與常人無異,只是君子懂得善於學習來彌補自身不足。第三段這段主要是論述學習的方法和態度,利用正反比喻論證學習的過程是需要逐步累積,堅持不懈,專心致志,才能獲得成功。 5. 論證及修辭手法 5.1. 論證方法 論證方法論點文中例子比喻論證靠後天不斷學習,人才能增長知識及培養品德1.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2.…

Continue Reading 【DSE中文範文】荀子《勸學》(節錄)全文語譯及分析

【DSE中文範文】孟子《魚我所欲也》(節錄)全文語譯及分析

十二篇範文好難温?Tutor Circle 尋補 小編整理了十二篇範文之一的《孟子》〈魚我所欲也〉全文語譯、重點注釋、主旨、段落大意、敘事及修辭手法等範文分析,方便DSE文憑試考生溫習,一文看清〈魚我所欲也〉文章溫習重點。 好多中文考試技巧學校都未必會教,想DSE成續更勝人一籌?立即搵我地尋補上門補習導師試堂啦! 魚我所欲也1. 全文語譯 孟子曰︰「魚,我所欲也,熊掌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孟子說:「魚,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如果兩者不能同時擁有,我就捨棄魚而選擇熊掌。生命,也是我想要的 ;大義,也是我想要的。如果兩者不能同時擁有,我就捨棄生命而選擇大義。命是我想要的,然而我想要的東西還有比生命更為重要的,所以我不會苟且偷生。死亡是我厭惡的,然而我厭惡的事情還有比死亡更討厭的,所以有的禍害我就不躲避。如果人們喜愛的東西沒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麼凡是可求得生存的方法,為甚麼不使用呢?如果人們厭惡的事情沒有被死亡更討厭的,那麼凡是可以躲避禍害的手段,為甚麼不去做呢?憑這些方法就可以生存,有人卻不用;憑這些方法就可以躲避禍患,有人卻不願意這樣做。因此(可以證明)人們所想要的東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人們厭惡的事情有比死亡更討厭的。不僅僅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這種本性,只不過賢人能夠保存這種本性不喪失罷了。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 。嘑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一筐飯,一碗湯,得到便可以活下去,失去它就要死亡。呼喝着把食物給人吃,流浪者不會接受;踐踏後給人吃,乞丐也不屑接受;為了優厚的俸祿,不分辨是否合於禮義就接受。這優厚的俸祿對我有甚麼好處呢?為了住宅的華美、妻妾的侍奉,為了我認識的貧困者得到我的恩惠並感激我嗎?對於這些不合禮義的東西過去寧願犧牲自己的生命都不接受,現在卻為了華美的居室而接受了;過去寧願犧牲自己的生命都不接受,現在卻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以往寧願犧牲自己的生命都不接受,現在卻為了我所認識的貧困者感激我而接受了,這些做法不能停止嗎?這就是說喪失了人的本性。」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圖片來源) 十二篇範文精讀筆記 2. 重點注釋 「故不為苟得也」(苟︰隨便、輕率之意。此指苟且偷生。)「故患有所不辟」、「則凡可以辟患者」、「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辟:同「避」。)「一簞食」(簞︰盛器也。)「弗得則死 」、「行道之人弗受」(弗︰通「不」)「妻妾之奉」(奉︰侍奉。)「鄉為身死而不受」(鄉:音義通「向」,過往也。)  3. 主旨 作者以「魚」和「熊掌」比喻「生」和「義」,指出捨生取義的人生態度是每個人都有的「本心」,生死應以義為取捨為標準,勿因一己私慾而喪本心。  4. 段落大意及正反論證 4.1. 第一段:主要是正面論證「捨生取義,是人之本心」 「魚,我所欲也……舍生而取義者也」這部分運用了比喻論證,引出中心論點。孟子用魚來比喻生命,而熊掌則比喻仁義,表示雖然生命和仁義都很重要,都是自己很珍惜的,但如果兩者不能兼得,他認為「仁義」比起生命更加可貴,所以寧願放棄生命以成就仁義。「魚,我所欲也,熊掌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生亦我所欲……故患有所不辟也」這部分是正面論述「捨生取義」,以生死對舉去論證捨生取義是人之本心;而「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賢者能勿喪耳」這部分是反面假設,以坐實其論點。 …

Continue Reading 【DSE中文範文】孟子《魚我所欲也》(節錄)全文語譯及分析